(资料图)
这个冬天,“围炉煮茶”火爆出圈。这个脱胎于云南乡村的传统民俗,借以新一代更迭的消费需求和使用场景成为现象级消费热点。某短视频平台上,“围炉煮茶”相关话题播放量达到60亿次,某社交平台关于“围炉煮茶”的内容超过68万篇。这股风潮也吹到了乡村,不少乡镇借力围炉煮茶开发新的消费场景。对此,有人认为围炉煮茶开启了乡村旅游新赛道;有人认为这只是快消文化的一种,昙花一现可能性极大。
众人的看好抑或唱衰,都是新业态发展的必经过程,我们也不妨分析一下围炉煮茶火爆背后的逻辑内核。凛冽寒冬,一泥炉,一砂铫,亲朋好友围炉闲话家常,小火温吞,热气氤氲,茶香和暖意同时被激发,感动得让人鼻头发酸。可以说,围炉煮茶能出圈,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新方式,更在于它带来的松弛美学和情绪价值。
从这个角度出发,比起寸土寸金的城市,拥有更多山水田园场景的乡村更具有围炉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。一来,围炉煮茶本身就起源于乡村早期的火塘烤茶,如果说小镇青年喝咖啡是一种从城市到乡村的文化浸润,那围炉煮茶则有着从乡土到城市的“复古”消费味道。当城市人们努力营造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”的氛围感时,其实是在复刻一种旧时的简单快乐。对于长久囿于城市的人而言,乡村所蕴含的质朴和温情,更接近围炉煮茶之本意,它精准契合了都市人群返璞归真的向往。二来,作为众多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,乡村有着围炉煮茶落地的现实便利条件。除却能更便利地提供天然的、有机的烤物,很多乡村本身就是茶产区,茶文化悠久浓厚,为游客带来的体验感也更好。
近年来,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升级迭代,围炉经济是否能在乡村维持长久生命力很难有一个明晰确定的答案。但笔者认为,将围炉煮茶嫁接到乡村游中,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——内涵丰富的乡村游在为围炉煮茶体验注入更多内涵的同时,也因为围炉煮茶的引入而增加许多新玩法,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去年,重庆涪陵一小镇推出大型围炉煮茶活动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,为当地乡村旅游平添不少人气,也为围炉经济在乡村的落地打了个样儿。任何一种新业态发展成一项强劲产业,都是从“可能性”开始的,我们不妨对此宽容一些,允许试错、宽容失败,或许将更快寻觅到发展的确定性。
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,当代青年喜爱的围炉煮茶版本,有着特定的面貌。看似门槛低,一套茶壶、炭炉和烤网就能轻而易举入局,但实则上限高,消费者为之买单的前提是它能贴近各自“想象中的生活方式”。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就围炉煮茶这个新消费场景而言,“场景比茶叶和饮食更重要”。这首先要求,经营围炉煮茶的乡村场所具备“能打”的硬件条件。其中,干净、整洁是对场景消费的基本尊重,对于进村消费的城里人而言,想必再青睐于乡野气质,也无法在杂草丛生、畜禽粪便满地的真实中体会到美好。其次,多元化的体验是对场景和仪式感的致敬,结合乡村应季食材和当地旅游资源,推出特色化定制服务,不失为一种好选择。笔者了解到,云南曲靖的一户农家自制爱心爆浆豆腐,成为当地围炉时最受欢迎的烤物。也有一些农家推出饭前饭后套餐,饭前是铁锅炖大鹅,饭后是一杯清茶谈笑间,自有一番风味。更有一些地方将围炉经济与乡村产业充分联动,结合体育竞技、音乐会、农耕体验、瓜果采摘等多种形式,打造出了差异化、个性化的围炉体验,为围炉经济贡献了新样貌。
从少数网红的精致狂欢到“围炉+乡村游”,围炉煮茶正走向2.0版本,乡村的诗和远方固然是围炉经济生长的土壤,但如何真正把握好围炉煮茶的“流量密码”,还需要深挖其潜力。如果仅秉持着“拿来主义”态度简单粗放发展,而忽视了其火爆背后的深层需求和情感链接,那么拂去田园牧歌式的滤镜,城市人永远不会变成乡村围炉煮茶的真实受众。(梁冰清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方洁具网 版权所有
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
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