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纪70年代起,以中日两国编剧为首的艺术家们,开始尝试将完整的《西游记》故事影视化。
这部来自明朝的古老作品,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焕发新生呢?
01. 走向世俗的圣僧
(资料图)
世界上第一部尝试完整改编《西游记》的真人影视作品是什么?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朋友恐怕并不多。因为,这是一部在中国短暂上映后就被紧急下架的外国作品。
1978年10月1日晚上8点,由夏目雅子、堺正章等日本当红演员打造的《西游记》电视剧,正式跟观众见面。
▲夏目雅子版唐三藏
接下来的半年里,它创下了日本彼时的收视率神话,并很快吸引了西方的关注。英国BBC电视台迅速将其翻译为英文版,在1979年11月开始播放。
之后,这部78版《西游记》又相继被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引进,说它塑造了生活在英语区的人们对“西游”元素的初始认识,也不为过。
78版《西游记》,原本是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而制作的,但当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,仅播出3集,便因为改编的“尺度”过大,而被禁播了,这也成为了我国制作86版电视剧《西游记》的契机。
▲1986年春节,由杨洁导演操刀的电视剧《西游记》前11集播出。这部作品早在1982年便开机了。剧组为精益求精,奔赴全国甚至是泰国取景。86版《西游记》风靡海内外,至今重播已有三四千次。图为浙江台州紫阳街一家旧货铺,电视里放映的正是这一版的《西游记》。摄影/黄小黄
同一部片子怎就引发了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响?说到底,最让中国观众无法接受的,正是剧中唐僧的扮演者夏目雅子女士。
让女性“反串”饰演大家印象中那个古板而慈悲的出家人,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,实在显得过于俏皮和超前了些。
除此以外,沙悟净的形象也让国人大跌眼镜。与孙悟空和猪八戒有明确的动物原型可以参照不同,沙悟净在《西游记》原著里的外貌描写十分抽象:“青不青,黑不黑,晦气色脸。”
于是,日本人干脆将他们民间传说中的水中怪物“河童”设定成沙僧。
河童长着和鸟一样的尖嘴,背着龟壳,头上还顶一个小碟子。可以说是长得三分诡异、六分恐怖外加一分搞笑。主角团外形上的魔幻性,让绝大多数中国观众还没来得及细看剧情,便匆匆投了反对票。
▲1988年的日本动画电影——《大雄的平行西游记》
凭心而论,78版《西游记》如果晚20多年进入中国市场,也会取得不俗的关注度。
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中国的创作者逐渐尝试突破原著的世界观,将部分西游元素整合成全新的故事。其中最成功的作品,当属香港TVB版电视剧《西游记》,由张卫健和陈浩民分别饰演孙悟空,江华和黎耀祥出演唐僧与猪八戒。
港版《西游记》最大胆的改变,莫过于主角团的每个成员几乎都被编剧安排了感情戏。孙悟空,从妖魔闻风丧胆的克星,变成了蜘蛛精等不少女妖的欢喜冤家。
女儿国里痴恋唐僧的对象,也从国王被改为了惠英红扮演的大将军。眼见国王沉迷于师徒四人的美色,大将军偷偷埋下炸药想炸死唐僧等人,却不料他们是神仙之体,面对爆炸根本毫发无损,可大将军已预先服毒谢罪。
唐僧感念于她一心为国,便送了口仙气,令其复活。谁知醒来后的将军,竟一发不可收拾,爱上了唐僧。
▲港版《西游记》里分别由张卫健和陈浩民饰演孙悟空
因为存在大量的原创剧情,这两部《西游记》向来不被视作“正统”的西游作品,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90后的童年经典。
正如它的片尾曲中所唱的:“任生关死劫轻轻送,千般色相偏看重,镜不染尘凡心动。”
TVB版的唐僧师徒四人,都具有一颗贴近常人的凡心。有血有肉的他们,让情节的推进有笑点有泪点。尤其是江华饰演的唐僧,真正被塑造成了一个亦师亦父亦友的团队领导人物,他关心弟子,悲悯苍生的疾苦,更有面对妖魔的大无畏精神。
感情丰富的主角,无疑更能引起观众情绪的波澜。在此之前,如1986年杨洁导演的电视剧《西游记》里,唐僧的设定,与原著一样,是一个没有法力的普通人,鲜有高光时刻,基本只在被妖怪捉走和被徒弟救出这两者间来回波动。虽然内心虔诚,但面对危险时,常表现得不知所措,甚至有些懦弱胆怯。
而江华版唐僧,却在多次大战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:孙悟空和通臂猿猴缠斗时,是唐僧取下孙悟空的金箍,反戴到通臂猿猴头上,这才以紧箍咒制服了它;当万妖女王用七情六欲石控制了孙悟空,又是唐僧念诵佛经让妖法失效……
能力和性格上的突破,让这个角色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人性魅力。近20年来的《西游记》改编,都采取了这种“美化”和“祛圣”并行的做法:打破唐僧原本儒雅、古板的人设,让人物富有亲和力,甚至放荡不羁的同时,赋予他在原书中并不存在的“法力”,以及超然于世人的思想境界。
▲图为2011年播出的由张纪中担任总制片人制作的《西游记》剧照(摄影/黄胜春)。这版《西游记》在主角造型和故事情节上都打着还原原著的旗号。然而,这一创作思路不仅限制了演员的演技发挥,也因为跟现代审美抵触,而引发了较大的争议。
在港版《西游记》中,女儿国的大将军之所以放弃了对唐僧的执念,也是靠唐僧讲述观音菩萨由男化女的故事,让将军明白了一个道理:人的外表只是短暂的虚像,依托于此的所谓爱意,也不过是镜花水月。
在《西游记》小说中,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反派,妖魔们平分秋色,各为一个章节的主角。这种叙事模式有个形象的术语,叫“丸子串”,即剧情始终是师父被捉、孙悟空制服妖魔、师徒一行前往新的地点,不断轮回重复。其缺点是,各个短篇故事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,不会有能让观众长时间欣赏的反派角色存在。
故而如港版《西游记》就推陈出新,创作了一个由万妖女王统治的“万妖国”,加上因嫉妒孙悟空而走火入魔的弥勒佛弟子“通臂猿猴”,组成了对抗师徒四人的主力军。这种不追求在总体框架上契合原著,而仅仅将原书内容视为“素材”,也就是取材式改编法。
这一写作手法,可以没有负担地将旧有情节改为符合当下价值观与审美的新故事。日本、欧美翻拍的西游作品,往往还融入当地传说中的神怪。唐僧师徒的形象,因此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国家都有新的一面呈现给观众,常看常新。
▲由香港导演黄毅瑜制作的《七龙珠》电影里,由加拿大人贾斯汀·查特文饰演的悟空(供图/张宇)。如此突出的西方特色,又让观众直呼违和。
02. 跨越新千年的龙珠
只是,绝大多数的西游改编,都是以独立的一部电视剧或电影的方式呈现,能做到数十年来不间断更新者,可以说是十分罕见。但影视界确实有这样一部作品,自诞生之日起,已经连续创作达38年之久,它就是以悟空为主角的动画片《龙珠》,也来自于日本。
“龟派气功”“元气弹”……20年前,中国的小学生们在课间打闹的时候,多半会喊着这样的口号。这两样绝招,正是出自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的作品——《龙珠》。从1986年它被制作为动画片算起,截至2022年,《龙珠》系列包括有5部电视动画和21部剧场版电影,可谓是长盛不衰的一代神作。
《龙珠》的主角,是在不断成长的小悟空。只是,鸟山明跟其他的日本编剧们一样,喜欢塑造全新的故事背景。于是,这部动画中的孙悟空,不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,而是来自宇宙的外星人。
▲龙珠
在这个世界里,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,只要集齐七颗龙珠,就可以召唤出能实现一切愿望的神龙。而孙悟空便在寻找龙珠的旅途中,遇到了会变身的乌龙(原型是猪八戒)、龟仙人、牛魔王之女琪琪等一大群伙伴。后来,孙悟空还和琪琪结婚,生下了儿子孙悟饭和孙悟天。
是的,这是一部完全以孙悟空为主角的动漫,“西天取经”的故事主线被彻底抛弃了,取而代之的是龙珠历险。孙悟空的两大法宝“金箍棒”和“筋斗云”,也被削弱了存在感,只作为小悟空的辅助工具。真到了战斗时刻,则完全靠主角的肉身力量进行对决。
随着《龙珠》被引入国内,动画里综合了中国功夫、泰拳、空手道等各国武术创制出的必杀技,如龟派气功、元气弹之类,很快就在中国的幼儿游戏中占据了难以比肩的地位。
当然,它并不是日本创作的第一批西游动画。早在1960年,由著名漫画大师手冢治虫的作品《我的孙悟空》改编成的动画电影就已经问世了。
据手冢治虫说,自从14岁时看到了中国美术片创作组合“万氏兄弟”推出的《铁扇公主》之后,他心里就种下了《西游记》的一颗种子。《我的孙悟空》这部漫画,情节设计放到今天也十分大胆。例如当唐僧师徒终于到达西天时,如来佛祖因为怕他们不能一次把经书全部搬走,甚至贴心地把佛经都录进了录音机。
《龙珠》在中国也获得了成功,78版《西游记》则以失败告终。同是日本的审美,在中国却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果实。实际上,日本近几十年来对西游的改编,都是将旧有的人物,放在全新的世界观之中。纵然观者之前对《西游记》完全一无所知,也并不妨碍他们领略全新的故事。
20世纪80年代,也是“后现代主义”在日本生根发芽的时期,“自由创造”成为了影视创作的一大原则。过去的宏大叙事法、主旨诉求、价值观,不再能满足这一时代下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。突破了原有文化环境的《西游记》,才能在全新的土壤里绽放出别样的花朵。《西游记》,也才有了长盛不衰的生命力。
▲1998年,《龙珠》正式引进中国播出。《龙珠》里的孙悟空,属于外星球一个名为“赛亚人”的种族,变身“超级赛亚人”还成了网络流行语,专指人因失控而爆发时的精神状态。图为《龙珠》中的悟空人物模型。摄影/吴军
来源:《中华遗产》2023年5期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方洁具网 版权所有
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
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